如今的工程车市场,是个稍微有点尴尬的存在。 2017年涨幅高达63.8%的自卸车在2018年继续大涨45%,这么猛的势头又遇到了2019年超过5.3万亿基建总投资的利好,总不会差吧?那些以工程车见长的重卡企业,是不是已经乐开了花? 还真不一定。 1 雾里看花看不清 在很多区域,投资是一回事,启动是另一回事。 “安徽的工程车市场还没启动,一是因为安徽打赢‘蓝天保卫战’的目标明确,很多工程处在封土状态;另外,从春节到现在连续下了20多天雨,工地没法干活。最重要的是,从去年和今年国家发布的大型项目中看,除了‘引江济淮’工程外,安徽没有大工程,商合杭高铁等项目也基本接近尾声。” 某主流重卡企业安徽区域负责人黄先生介绍说,近期销售的还是以牵引车和搅拌车为主,“只要搅拌车市场起来了,工程车市场就会好很多。不过目前搅拌车需求跟去年基本持平,今年1~2月还没有去年好。” 安徽工程车市场缺乏大型项目拉动 没活干的还有内蒙古。“内蒙没什么大型项目,矿就更别提了。”内蒙古包头重卡经销商李先生告诉记者,自煤矿整顿以来,除了国营煤矿保留外,私人煤矿一直处在关停状态,只剩下了黄金矿,可不久前刚刚发生的锡盟2·23重大事故,又让安全整顿成了头等大事,内蒙古的矿全部关停。 在同样没有大型工程的苏州,有车企办事处负责人感觉工程车市场会不错,但又苦于缺乏数据支撑,只能“跟着感觉走”。“感觉工程车比去年好,但好到什么程度不清楚,只是跟经销商聊天时觉得还可以,比如有些经销商接到订单比去年早。”这位负责人表示。 也许有人说这是个例,那我们来看看整体情况。 “目前,重汽的工程机械、工程车、搅拌车销量都可以,上半年工程车市场整体会高开高走,但能高走到什么程度还不敢说。”重汽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工程车与国家投入、大项目有关,目前来看,项目在动、势头很好,但能持续多久、投入程度有多大很难判断,“我比较担心的是,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,保险数下滑非常明显,每个月都以1万~2万辆的速度下降,这其中,不只是牵引车销量在下滑,落户的工程车数量也在下滑。” 或是尚未见起色,或是说不清走势,或是担心后劲不足,这就是当下工程车市场的尴尬。 2 超重问题何时解 还有个更尴尬的问题——无车可卖。 “前几天刚接待了位客户,结果把我笑得不行。”李先生提到的这位用户从去年冬天就要买自卸车,可到现在还没买到,“就因为没有一个经销商能给他解决上牌问题,气得用户跑到包头车管所去闹了。” 不能上牌,在于“几乎所有自卸车的自重都超重”。2016年9月实施的新GB1589,把8×4车型的车货总重由原来的55吨直接降至31吨,当时就给了前四后八自卸车用户当头一棒,只是让人没想到的事,两年多过去了,这个问题依然还是个问题。 众所周知,公告分为合格证载质量和整备质量,上牌的吨位通常是17~18吨(意味着只能拉17-18吨),那么车辆自重不能超过13吨。但矛盾的是,用户为了多挣钱甚至不赔钱,要求车能多拉货,至少也要拉50吨,远超上牌吨位。为了防止因重载运行时出问题而导致的用户闹事,厂家和经销商肯定会加固底盘、加厚货箱,这样一来几乎没有产品能满足自重不能超过13吨的要求,起码也得15~16吨。 当然,规则是人定的,执行也是人做的,政策落地程度直接影响车辆销路。安徽皖南是“幸运”的,治超严格的去年,当地对“6×4牵引头加上8米或10米半挂自卸”的需求比较多,因为这类车型能多拉;而在不查超载时,长轴距的8×4车型凭机动性好、山地拐弯方便的优势更受用户青睐,从数据看,从去年11、12月份开始这种车型需求在增加,证明查超载的力度放松了。 而内蒙古就没这么“幸运”。“城建、路桥等公司需要给工程车上牌,所以自重成为达成销售的拦路虎。”李先生透露,如果能解决自卸车超重问题,“我马上就能拿到超过50辆的订单”。 |
|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:
|
|
[ 关于我们 ] [ 人才招聘 ] [ 展会合作 ] [ 广告服务 ] [ 友情链接 ] [ 免责声明 ] [ 网站地图 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