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品牌发布刚刚两个月的时候,零米轻卡轻卡事业部总经理李杰表示,要把零米做成行业品类第一,3-5年内实现销量10万辆。或许有人认为,这是李杰在吹牛,但换个角度看,“吹牛”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——目标。 将这个目标拆解一下,2025年,零米轻卡的销量预期是突破1.5万辆、市占率约10%。机会确实有,压力也不小,零米轻卡怎么干? 想要销量,就不能只盯着销量 新品牌都渴望成功,也总会焦虑业绩,在“想赢”和“怕输”之间,动作难免出现变形。所以,零米轻卡并不急于求成,今年年底前,它都会保持当前的交付节奏,不追求漂亮的数字,而是向下扎根。 细心的人会发现,零米轻卡在10月27日推出的“暖芯版”,和8月品牌刚发布时的产品已经不一样了——两个月来,从一把手李杰到工程师团队,都在跑市场、访用户,大至造型、漆面,小至充电口、挡泥板、后视镜,零米轻卡一直在根据用户意见调整改进,而“暖芯版”正是零米轻卡使出的大招。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,低温续航“打骨折”的问题多年来悬而未决,北方冬季纯电车趴窝几乎成为季节规律。零米轻卡在降温前“送温暖”,在纯电轻卡领域首发柴暖技术,通过高效采暖系统和电池加热系统,将冬季续航增加60公里,充电时间缩短60分钟以上。 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,在零米轻卡已交付的200多辆车中,有近200辆的买家是散户。还记得几年前,新能源物流行业时常爆出大单,大多是平台类公司买下后再分租,订单数量虽大,但车企与终端始终隔着一层。零米轻卡现阶段交付以散户为主,一方面是纯电轻卡渗透率上升带来的客观环境,另一方面是零米轻卡的主动选择,即通过直面终端来掌握话语权、提升影响力。 “每位客户跟我们都有深度联系”,如零米轻卡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德贵所说,零米轻卡赢得了一批忠实粉丝,不少用户在自己的社交圈推广零米,成为“不拿工资的零米人”。而另一批“拿工资的零米人”也在发声,比如生产线上的工人会自购或推荐朋友购买。按照“员工买不买、对手恨不恨、用户爱不爱”的好产品评价标准来看,零米轻卡至少做到了三分之二。 先问“是不是”,再想“怎么做” 盯市场而不是盯销量的做法,让零米轻卡在面临重大选择时,不至于被带偏。 新能源汽车有个怪现象,各品牌很容易陷入参数的“军备竞赛”,尤其是电量和续航,人人都想压别人一头。零米轻卡没有跟风,而是先问自己“市场是不是真的需要大电量”,在研究过网约车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后,零米轻卡有了判断。 “网约车续航大多在300公里上下,而城配就是物流中的‘网约车’,也适用‘300公里定律’,如果违背这个规律,效果会适得其反。”李杰分析说,按照电池容量1度700元计算,100度电的成本7万元,已达用户成本收益临界值,如果再做大电量,用户几乎没有利润,“所以,行业主推大电量的时候,零米钟情100度(续航300公里),因为对用户来说,过剩的性能是一种浪费。” 本着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”,零米轻卡用100度电打城配,对于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成渝等地的跨省市运输或补电不便场景,零米轻卡也有很克制的大电量方案。明年,零米轻卡将发布130度2C单包电池产品,充电时间在现有1C产品基础上减少一半;同时,还有搭载宁德时代最新140度4C单包电池的产品,充电时间再减半,续航达400公里。针对“满天飞”的全国运输场景,零米轻卡将推出续航600公里、适用于西北等低气价区域的气体机增程产品,以及续航600-1000公里的汽油增程产品。 场景挖掘不止于此。按照李杰的观点,燃油车时代的细分场景,新能源产品只挖掘了一点点,更多的场景还没有开发到位,零米轻卡的工作重点,就是为场景打造产品,短期内,适应重载场景的两档桥产品即将上市。据介绍,这款产品的轮边扭矩将提升至10000牛·米以上,性能媲美油车时代的福康3.8L产品。 反过来想,总是反过来想 在北京发布“暖芯版”后,零米轻卡转战郑州、成都等地,很快还将走出国门,在日本、越南、加拿大发布品牌。轻卡行业内,如此频繁做活动的品牌不多,如此早早出海的品牌也不多,就像“钟情100度”一样,零米轻卡总是在别人“向西”的时候选择“向东”。还有更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,比如,在新能源流行直销的当下,零米轻卡坚持渠道为王;在别人卷价格卷到头破血流时,零米轻卡专注中高端。 喜欢读书的李杰,一定读到过查理·芒格的那句名言,“反过来想,总是反过来想”。如今在外界眼中有些格格不入的零米轻卡,是在组织有预谋地朝目标猛攻,在李杰看来,竞争分为模式竞争、产品竞争、品牌竞争三大阶段,当前市场正从模式竞争向产品竞争过渡,而零米轻卡是从终极的品牌竞争倒推当前打法,所谓的“格格不入”也就不难理解了。 品牌竞争的特征是,用户不会花时间精力去对比参数,而是直接选择品牌,所以,当其他品牌在产品竞争阶段厮杀时,零米轻卡围绕场景、服务、质量等提升品牌含金量,按时下流行的话来说,在别人抢着“上桌吃饭”时,零米轻卡另开了一张桌并先坐上主位,随着新能源轻卡渗透率的迅速提升,零米轻卡的这张桌即将开席,“3-5年10万辆”会不会是第一道大菜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 |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:
|
|
[ 关于我们 ] [ 人才招聘 ] [ 展会合作 ] [ 广告服务 ] [ 友情链接 ] [ 免责声明 ] [ 网站地图 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