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力和挑战下,有人终止步伐,有人跟随大流,也有人化“危”为“机”,在自我进化与变革中,实现数量与质量、速度与品质的双赢。 比如中国重汽。11月24日,中国重汽抢在卡车行业年会高峰期之前,率先将这一年的工作和未来的计划公之于众。到11月订单总量超去年全年、2025年前实现20万+20万+20万目标(即重卡国内销售稳定在20万辆,中轻卡国内销售稳定在20万辆,轻型商用车20万辆),中国重汽的年会,宛如一场大型的“数字发布会”。 每年引进1000人 目的只有一个 产品是一切业绩的基础,创新“造血”中的中国重汽,正在逐步实现由价格驱动向产品驱动的转型。“企业创新的主体是产品,市场的地位是产品,没有产品的市场地位,企业就没有地位。”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谭旭光在会上表示,从今年二季度起,中国重汽集中火力对产品进行整顿,全面梳理产品,由总经理带队、分多个小组进入市场,集中研究“造血”功能。 市场端发现问题,技术端解决问题。中国重汽建立了正向研发能力,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引进1000名全国优秀人才。“今年的1000人已经到位了。”谭旭光强调说,“我们要紧贴市场,中国重汽的所有人都要面向市场,任何人不得和市场较劲,这决定着中国重汽未来能否发展。” 年入百万不是梦 10万奖励经常有 战略调整了,组织调整必须跟上,否则就等于瞎调整。而判断组织调整是否成功,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能否“人才辈出”。如同马云所说,“阿里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,可以把看起来肯定做不了啥‘O’的人变成了独特的‘O’”(“O”指CTO、CEO、CFO等)。中国重汽建立的考核激励机制,就是要让全员在“不强调理由”、“用数字说话”中有所收获。 “不要告诉我不行,要告诉我怎么才行。我们要培养一批敢打敢冲的销售人员,用KPI考核,让他们收入过一百万、二百万,而且拿钱拿在明处。代理商要敢于说真话、提问题,提一个问题,如果准确,奖励10万元。”谭旭光指出,中国重汽要打造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,“每年要淘汰10%以上的僵尸渠道,引进15%优质渠道,使渠道形成竞争机制。我们面对的共同对象是客户,客户满意才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。” 方向清晰,监督到位。谭旭光说,从2020年开始,他准备在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,供代理商和渠道反映问题。“客户的需求就是冲锋号,我们会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,持续优化商务政策和响应机制,让问题24小时不过夜。”他强调说。 接待费降至原1/7 省省省的重汽还有大招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,中国重汽的2019是大刀阔斧的一年,部分人的“利益受损”,换来的是整个公司的轻装上阵。这一年,中国重汽在全集团、全系统建立起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体系,强化预算管控、费用归口管理,导入价值工程,各项费用大幅度降低。 “降费用的目的是提高公司的成本竞争力。”谭旭光给出的数字触目惊心,“过去中国重汽接待费一年7000万元,今年降到1000万元。甚至矿泉水和快递招标后成本也降低了25%-40%。” 降本增效的“战役”中,供应商是重要一环,也是中国重汽的工作重点。基于透明管理的理念,中国重汽将各种采购都纳入招标体系,对4500家供应商进行全面整合,将供应商数量减少至4000家,到2020年,供应商数量至少减少1000家;全面取缔单一供方,单一供应商从200多家减到还剩一家,到年底以前坚决消灭单一供应商。 当然,降低供应商数量不是最终目的,优化供应商体系质量才是。未来,中国重汽的零部件将对外释放20%的份额向社会采购;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完成重组后,对钢材、轮胎、电池、板簧等大宗物资进行集中采购,形成规模优势;明年1月1日起,实施质量成本零成本过渡;集团内部成立采购管理中心,形成归口管理、分级执行的采购管理体系;严格对供应商体系进行达标管理,强化信息化支持,供方准入、进货、付款等全流程制度化、流程化、标准化管理,杜绝腐败、提高效率。 为了更稳更扎实,格局一新、面貌一新的中国重汽,正在用冲刺般的起跑,把蓝图变为现实。 |
|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:
|
|
[ 关于我们 ] [ 人才招聘 ] [ 展会合作 ] [ 广告服务 ] [ 友情链接 ] [ 免责声明 ] [ 网站地图 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