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福田康明斯工厂内,“刘学-郭栋梁创新工作室”的招牌熠熠生辉。它不仅是一个名称,更是一段成长的见证——记录了一位90后青年从初出茅庐,到一步步走向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的奋斗轨迹。 他就是刘学。 淬炼之路:从追梦青年到全国劳模 2013年,刚走出校园的刘学加入了福田康明斯。怀揣着对制造业的浓厚兴趣,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,开启了他的职业征程。“小时候我就喜欢拆装玩具,拆了又装、装了又拆,后来选择机械专业,也算是兴趣的延续。”刘学回忆,这份热爱源自家庭的熏陶。“我父亲是木匠,木匠活儿和机械制造一样,都讲究精益求精。”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,塑造了他一丝不苟的品格。 第一次踏入现代化的福康工厂,20岁的刘学内心激动之余,也有一丝忐忑。先进的拧紧设备、严谨的防错机制、精密的测量仪器……一切都让他深感震撼。“能找到一份与兴趣契合的工作并不容易,更何况是在福康这样的平台。那时我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。”刘学说。 立志之后,刘学如海绵吸水般扎根一线。从测试线操作工做起,他在装配、喷涂、返修等多个岗位上历练,逐渐成长为班组骨干、班长,不仅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功底,也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。面对产品类型多样、制造工艺复杂的挑战,他带领团队深入生产现场,展开一系列技术改进。 “我们的产品从2.5升到15升,涵盖二十几款,对制造过程的柔性生产要求很高。”刘学举了一个例子,发动机风扇护圈在长时间运转后可能出现偏移、磨损问题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他和团队联合质量、工艺部门现场研究,进行了上百次实验,从画图、设计到工装验证,历经多个日夜,最终研制出新型发动机风扇护圈工装,将间隙控制在5毫米以内,赢得了客户认可。 在福康的十余年里,刘学始终践行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理念,将“不让任何一个质量问题从制造流程中流出”的原则落到实处。凭借这份执着与匠心,他收获了职业生涯的崇高荣誉——今年4月,刘学走进人民大会堂,被授予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,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。 感恩前行:在新时代坚守匠心 荣誉背后,是家人默默的付出与福康这片沃土的滋养。“妻子在我忙碌时总是无条件支持,去年我们有了孩子,作为父亲,我更要以身作则。”刘学说。而在职业道路上,公司清晰的晋升机制让他从操作工逐步走向技术骨干;班组长培训帮助他弥补短板;“师带徒”制度让技艺得以传承;与行业标杆的交流、参与国家级技能大赛,更不断拓宽他的视野。 如今,刘学也接过了“传帮带”的接力棒。自2017年起,他带教的几十名徒弟中,有人成为技术顾问,有人走上管理岗位,持续在车间里传承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 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今天,刘学始终相信,工匠精神永不过时。“我上学时读的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专科。如今国家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,我们这代人正赶上时代的红利。未来,我希望能不断突破业务瓶颈,在工作中不负期望,持续精进,为发动机质量保驾护航,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刘学说。 从普通技工到全国劳模,刘学的成长轨迹,映照出当代青年工匠的专业精神与时代担当。在福田康明斯这片热土上,他用自己的奋斗,书写出了一页属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光彩篇章。 |
| 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:
|
|
[ 关于我们 ] [ 人才招聘 ] [ 展会合作 ] [ 广告服务 ] [ 友情链接 ] [ 免责声明 ] [ 网站地图 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