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5日,杭州迎来了一场很可能改写全球新能源客车格局的发布会——比亚迪e-Bus平台3.0暨全新客车正式亮相。 从拓荒者到引领者 回顾全球客车电动化进程,比亚迪商用车既是填补行业空白的“拓荒者”,也是推动技术持续迭代的“引领者”。2010年,基于e-Bus平台1.0打造的比亚迪K9下线,实现了电动客车“从零到一”的跨越。 当时的电动客车行业仍处于“三无”状态:没有成熟配套、没有像样的充电设施、没有可参考的商业模式。比亚迪并未止步于产品层面,而是推出“融资租赁+车电分离+充维结合”的“深圳模式”,以“四零方案”系统性扫除了电动客车规模化推广的障碍。 此后,伴随市场认知加深与需求升级,e-Bus平台2.0应时而生,实现了三电系统高度集成,推出二合一驱动桥、首创六合一电控,并打造标准化电池包,进一步夯实电动客车运营可靠性,完成了从“能跑”到“稳跑”的关键进化。 依托1.0与2.0两代产品,比亚迪纯电客车从深圳起步,逐步拓展至全国,并成功进入欧美高端市场。截至目前,比亚迪商用车累计销量已达16.5万辆,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,新能源客车出口量连续两年位居行业第一。 “电比油强” 技术全域突破 此次e-Bus平台3.0的发布,是用户需求升级与比亚迪商用车技术积淀双向驱动的必然成果。用户需求正向多场景适应性、运营效率、安全与智能化深化,而比亚迪也已从单点突破进入跨领域协同创新阶段。 正因如此,比亚迪在此次发布会上明确提出“电比油强”的战略目标,更在e-Bus平台3.0上落地了多达二十余项“全球第一”或“行业领先”的技术应用,实现了纯电客车技术的全面领跑。 以能耗为例,当行业主流水平还停留在800V高压平台时,比亚迪e-Bus平台3.0推出全球首个量产客车全域1000V高压架构,覆盖动力电池、驱动、充配电与空调系统全链路,并配套全球最高1500V碳化硅功率芯片和首款客车1000V电驱桥。结合七合一多热源耦合热管理系统,整车综合能耗最大可降低18%,-15℃低温续航提升50–80公里。 安全方面,比亚迪e-Bus平台3.0应用全球首创的客车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(CTC),将超薄刀片电池与底盘深度融合,电池包自带十层防护,可承受50吨重卡碾压,抗挤压能力超出国标4倍以上。同时,CTC技术应用还带来多项实用增益,例如12米低地板公交车最大可布置509度电池,续航更强。同米段旅游客车增加510升行李空间,让游客出行更便利。同时,底盘减重也进一步助力了能耗降低。 在智能化维度,比亚迪e-Bus平台3.0的核心突破在于实现高效智电融合,并为此开发全新一代电子电器架构,大幅提升系统交互效率,落地了四项重磅技术:客车云辇A、客车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、高速爆胎稳行系统、驾驶员失能辅助系统2.0,为客户创造更高使用价值与运营效益。 从1.0到3.0,比亚迪e-Bus平台的迭代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升级,更刷新了纯电客车的安全与效率标杆。怀揣着这份对技术极致的探索,比亚迪商用车必将进一步加速推动客车电动化进程,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增量。 |
|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:
|
|
[ 关于我们 ] [ 人才招聘 ] [ 展会合作 ] [ 广告服务 ] [ 友情链接 ] [ 免责声明 ] [ 网站地图 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