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潍柴动力、陕汽重卡、法士特、汉德车桥的大BOSS依次走入国家会议中心的大宴会厅时,记者脑海中突然蹦出了两个词:重卡天团。 先来看看这个天团的实力——潍柴重型动力,市占率33%;陕汽集团重卡市占率15%,如果计入中国重汽16.5%的份额,合计市占率31.5%;法士特,重卡市占率70%;汉德车桥,被誉为“中国中重型车桥第一金桥”;每个都是铁粉众多的大V,“团长”谭旭光更是位话题人物。不仅仅是因为“一天当两天半用”和“不争第一就是在混”的犀利,更是让大V各展所长、共同打造黄金产业链的魄力与能力。 “我们的价值观高度一致” 对领导者来说,最开心的是团队成员都是精英,最头疼的是如何将各自精彩变为共同精彩。 这恰恰是谭旭光最擅长的。 2005年,潍柴战略收购湘火炬,整合陕汽、法士特、汉德,首创全球“重型柴油机+变速器+车桥”动力总成黄金产业链商业模式;今年1月8日,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“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”、上市的潍柴动力13G发布暨卓越动力系统,也是“潍柴发动机+法士特变速箱+汉德车桥”合力打造的结果。 怎么做到的?谭旭光的回答是,因为“我们的价值观高度一致”! 创新。“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观,我们整个链条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。”他指出,对于自主创新,产业链各方始终保持非常高的研发投入——三个板块的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4%-5%,2018年更达到新高30亿元。 发展。在这个浮躁的年代,心无旁骛更显珍贵,而潍柴动力做到了——旗下所有企业没有一个干和自己主业无关的产品,撑得起习总书记“心无旁骛攻主业“的评价。”潍柴动力的主业是什么?是动力总成产业链。”谭旭光表示。 合作。大手笔的资本运作,在外人看来是扩张商业版图的野心,但在他自己看来并不全面。“每一次国际国内重组完成,我从不说并购,而认为是战略合作。在集团内,从不强制用我自己的文化,而是分享彼此优势文化。”谭旭光说,这是他资本运作的最大成功,未来,产品经营和资本运作的“双轮驱动”还将继续,“潍柴发动机+林德液压+山推挖掘机”的新模式将有望成为潍柴动力又一黄金产业链。 “我们的技术不靠忽悠” 作为重型柴油机巨擘,潍柴动力每年销售超过50万台相关产品,斩获无数“点名就要潍柴”的死忠粉。再加上董事长谭旭光的大手笔资本运作和语不惊人死不休,如果潍柴想走网红这条路,很容易。 但谭旭光显然不想这么干。曾有记者透露,采访约了1年,谭旭光才抽出15分钟,因为“工作排得很满”。并不想把太多精力放在曝光量上的潍柴,坚信“没有比产品更好的广告”。 “我们必须踏踏实实,不能忽悠,技术不是忽悠出来的,是靠科研人员干出来的。”谭旭光介绍说,潍柴在动力总成系统的匹配研发上花了大量功夫。近10年,潍柴动力在发动机板块的研发投入超150亿元;2018年,仅在动力总成系统研发上投入费用就达到30亿元。 哪怕是在“禁售燃油车”风声四起之时,谭旭光也依然笃定,在未来30~50年内,商用车特别是重型商用车行业依然无法离开重型柴油机,不管别人怎么想、怎么说,潍柴依然在死磕柴油机尖端技术。“到2020年,柴油机热效率要从目前的35%~45%提升至50%。”谭旭光说,实现这个目标,就标志着潍柴全面实现从品质到技术的全球领跑。 “我们的千亿目标提前5年” 如果你知道自己去哪儿,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。 该低调搞技术时,潍柴从不忽悠;该高调秀肌肉时,潍柴绝不谦虚。从“千亿美元”、“世界高端”到“引领全球”,谭旭光常常语出惊人。 遍布全球的业务,让谭旭光生出“公司总部概念已经弱化,潍柴成为国际化企业”的豪情。在潍柴集团收入突破2000亿之际,谭旭光发布了2020-2030战略,主要内容就是“一个目标和两个阶段”。“一个目标”,是收入达到一千亿美元;“两个阶段”,是从超越到引领,即到2020年,潍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;到2030年潍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。 “在这个战略中,我们提出的不是迈向中高端,而是迈向世界高端。”谭旭光说,潍柴选择的是做迈向高端的企业,“我们的目标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”。 在旁人看来,这个目标太远大,而在谭旭光看来,这个目标还不够。最近,他的目标又改了:将2030年前实现的“千亿美元” (销售收入)的目标,又往前提了5年,即2025年前实现的“千亿美元” ! 重卡天团,如今气场全开。 |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:
|
|
[ 关于我们 ] [ 人才招聘 ] [ 展会合作 ] [ 广告服务 ] [ 友情链接 ] [ 免责声明 ] [ 网站地图 ] |